近日,在联合国、土耳其与俄罗斯、乌克兰签署《黑海粮食协议》一周年前夕,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媒体表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效力中止。
塔斯社援引佩斯科夫的话报道,上述协议于7月17日到期,协议中涉及俄罗斯的部分未能得到执行,因此该协议效力已中止。他还强调,一旦该协议中有关俄罗斯的部分得到落实,俄方将立即恢复执行该协议。
消息公布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小麦和大豆期价出现短暂波动。小麦期货价格一度上涨超4%,最终跌超%;玉米期货尾盘转跌,跌幅%;大豆期货保持%的涨幅。
(资料图)
而在7月20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记者有关俄在决定不再参与黑海粮食运输协议之后,宣布从7月22日起,所有在黑海水域航行至乌克兰港口的船只都会被视为潜在的军事货物运输船,中方有何评论的提问时,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希望有关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国际粮食安全问题。“关于乌克兰危机,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我们也将继续为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毛宁说。
毛宁此前在回答有关涉黑海粮食协议问题时也表示,中方提出了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愿同各方就此加强沟通合作,促进形成更多国际共识,为确保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为应对全球粮食问题,2021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粮食安全列入八大重点合作领域;2022年,中国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就建立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提出八方面建议,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协议失效影响深远
据悉,自俄乌冲突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领域制裁,俄罗斯和乌克兰经黑海港口的农产品出口亦受到干扰。
为此,2022年7月22日,俄罗斯、乌克兰分别与土耳其和联合国签署农产品外运协议,向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粮食、化肥等物资。协议有效期为120天,于去年11月、今年3月和5月多次延长,并于7月17日到期不再延长。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他对俄罗斯宣布中止执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深感遗憾。尽管俄罗斯做出这一决定,联合国方面将继续致力于促进乌俄两国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俄罗斯驻联合国副代表则称,关于黑海粮食协议的决定是“最终的”,“不再计划进行更多谈判”。
根据黑海粮食协议四方协调中心(JCC)网站数据,一年来,在该协议框架下,已有超过3200万吨的粮食从乌克兰的3个港口运往三大洲的45个国家。
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的粮仓”,为全球提供了约10%的小麦出口份额和近一半的葵花籽油,该国近90%的粮食出口都从黑海港口出发。目前,交易商仍在评估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协议的影响,与乌克兰接壤的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东欧五国也在密切关注乌克兰粮食的外运。由于此前海运受阻,乌克兰加大了与上述五国进行陆路边境粮食运输的依赖。
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边舒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由于俄乌出口运输协议谈判的失败,对于后续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农产品来说,黑海这个最方便的出口运输港口将无法使用,俄罗斯及乌克兰均需要更远的路径运输农产品出口,运费成本的大幅增加将会显著影响相关农产品成本价格。受影响的可能有俄罗斯的小麦、乌克兰的菜籽及葵花籽,以及两国的玉米等主要出口的农产品。”
惠誉旗下研究机构BMI发布报告称,乌克兰和俄罗斯暂停黑海谷物协议对小麦的影响可能大于玉米,因为全球小麦市场相当紧张,而玉米丰收。
国泰君安期货也认为,市场对俄罗斯停止黑海协议已经有了相当充分的心理预期。如果黑海协议一直处于停止状态,则影响比较大的品种包括小麦、玉米、油菜籽和葵花籽,尤其是黑海小麦,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尤其大。对中国来说,自俄乌两国进口数量较大的农产品包括玉米、葵花籽和菜油,相关品种可能受黑海协议停止的影响而引发市场关注。
边舒扬进一步指出,由于国际小麦和玉米及葵花籽和油菜籽等油籽的部分供给再次因为高成本的陆运而使得价格整体抬升,考虑后续的国际谷物价格的箱体因此会上移。还可能受到影响的期货品种包括大豆和菜籽,作为关联的油籽品种,葵系和菜系供给的被迫减少将会影响国际整体的油籽价格中枢。
气候变化影响初现
如果说,黑海谷物外运通道的影响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气候变化则是那个更确定的因素,伴随着酷暑和干旱等异常气候袭击各地,国际农产品价格承压也更为明显。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表示,破坏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可能影响一些粮食种植区,特别是“几乎所有稻米生产国都会受影响”。根据路透社报道,多数亚洲国家今年第二季水稻种植都将低于正常水平。
以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为例,由于季风气候推迟到来,印度6月中旬的降雨量大幅减少,进而影响了播种进度。且由于降雨分布不均,遭遇强降雨的印度旁遮普邦、北方邦等北部邦稻田被淹毁,不得不重新种植水稻作物;而降雨量不足的西孟加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等邦则推迟了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
在玉米主产区美国,对中西部干旱天气的担忧也推动了价格上涨:美国玉米作物正处于关键的授粉阶段,水分不足可能会抑制产量。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周报显示,截至7月13日的一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为363818吨,比一周前提高%,但是比去年同期减少%。
咨询机构AgRura公司称,截至7月13日的一周,巴西中南部地区的二季玉米收割工作完成36%,高于前一周的27%,但仍低于上年同期的53%,主要是因为降雨和天气异常寒冷。
边舒扬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由于出现的较为特别,ENSO的遥相关(指相距数千千米以外两地的气候要素之间达到较高程度的相关性)与典型的现象并不相配合,例如北美西海岸地区的降水并不如传统ENSO般丰富,而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的降水也并不如传统ENSO影响下的降水紧张。“从气候角度考虑,北半球大豆、玉米、菜籽等农产品的供给可能会受到降水可能不及预期带来的供给预期下降的影响”。(编者注: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是指发生在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尼地区之间的反相气压振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农业综合经济学家Phin Ziebell也表示,“目前对玉米和大豆市场的担忧主要聚集在天气领域。”
另外,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全球小麦市场比玉米市场更加紧张,本年度全球小麦出口将会减少%。澳大利亚农业及资源经济和科学局(ABARES)此前也表示,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回归,下一收获季当地小麦产量或将下降34%至2620万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农业靠天吃饭。目前极端天气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农业生产会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影响供给。不过,极端天气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具有时滞性,等到收获后才会显现出来。
国联期货研究所农产品事业部徐远帆认为,如果今年较强的厄尔尼诺持续至2024年,考虑到该气象对每个地区的影响程度不一,整体来看,“未来一年农产品期货价格可能呈现反复整理、重心缓慢下移的格局”。
中国方案成新选择
“目前还难以确定国际市场是否会在短期内出现粮食危机。”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尽管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俄罗斯的决定和极端天气现象,但全球粮食供应仍然相对充足。”
柏文喜同时强调,如果这些因素持续发展并对粮食生产和供应链产生更大的影响,粮食危机可能会成为一个现实的威胁。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近三年,由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相关的防控措施从多个方面影响了粮食供应体系。世界各国愈发重视保障粮食自给,也愈发着力于提升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在粮食供应收缩、价格上涨的情形下,世界各国将再度加大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与粮食种植密切相关的化肥、农药产品的供应保障能力也将同步得到重视。
而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中国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7月17日在回答有关涉黑海粮食协议问题时表示,中方希望黑海粮食运输一揽子协议继续得到均衡、全面、有效落实。中方提出了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愿同各方就此加强沟通合作,促进形成更多国际共识,为确保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为应对全球粮食问题,2021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粮食安全列入八大重点合作领域;2022年,中国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就建立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提出八方面建议,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而在一些国家,“中国方案”已经展现出了其优越性。
自2007年以来,中国一直与马达加斯加合作开发杂交水稻技术,两国和粮农组织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中国专家帮助下,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单位产量远高于常规稻,成为当地摆脱贫困、走向粮食自给自足的重要工具之一。
今年5月,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访华期间,两国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其中就包括中方向刚方派遣农业技术专家组。
肯尼亚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教授大卫·姆布鲁表示,肯中旱作农业联合研究有序推进,合作富有成效,提高了肯尼亚东部和裂谷地区等半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促进了肯尼亚农业发展,有效保障了肯尼亚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认为,“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中国充足的粮食供应和库存,强劲的粮食贸易和消费,是国际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稳定器’。”
在文康农看来,从经验、政策到技术、资源,中国向许多发展中国家分享实用的农业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帮助多个国家改善了粮食安全状况,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在谈及中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优势时,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向记者表示,中国长期以来一贯都把粮食安全居于战略首位,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全年粮食安全工作作出了高瞻远瞩和及时部署,对即将发生的困难和风险有着准确预期和充分备案,使得很多外部冲击被国内大市场消弭于无形。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产量14613万吨(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万吨(亿斤),下降%,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仍处于较高水平,实现了丰收。
标签:
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