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文 > 正文

整顿医药行业,切忌只盯着个别医生和药代动刀

2023-08-11 17:15:08 来源:凤凰网

一场医药领域的反腐风暴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四处纷飞的消息闹得满城风雨。

就在这两天,有消息指江苏常州著名乳腺外科专家朱某某被抓,家里共查出1.5亿,其中包括4000万现金、20套房子、30斤黄金。


(资料图片)

而当地媒体很快进行了辟谣,期冀「以正视听」。该辟谣文提及,所谓的「抄家1.5亿」、「20套房子」和「朱某某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从医药代理商和患者那里拿回扣和红包」等信息均为「不实信息」。可翻遍全文,发现其中只字未否认「朱某某被抓」,就有几分耐人寻味。

底下的网友也沸反盈天。完全可以想得到,一部分是曾经经历过相应场景,深感不满的,一部分是捕风捉影已久,认为大快人心的,还有若干掺杂着看病难、看病贵,甚至听多了医药代表和医院大夫那些腌臜事,认为除恶未尽的。

唯独没有替这几个医生说话的。

医药行业的乱象由来已久,在药企销售一环就可见一斑,「重销售、轻研发」压得整个行业头重脚轻,步履蹒跚。

有媒体统计,以A股上市药企为例,其中有29家药销售费,就占用了超过50%的营业收入。而相比动辄5亿10亿起步的销售花销,研发费用不少药企却十不足一,似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卖药而不是研药上。

国产药研发能力弱,靠仿制药谋生是陈年痛疾。这些质量参差不齐的仿制药进入市场,既然在疗效上无法媲美原研药,就只能把压力给到前端——谁能把药卖出去,让医院采进来,让医生开出去,谁就能稳坐钓鱼台。

而我国医疗体系现状是权力集中式的封闭体系:医院管理者本身也是医疗系统的行政管理人员,左手裁判,右手赛跑,自说自话,让监管难以下手,遑论外部监督。公立医院利润由于「事不关己」,对内监督起来也就相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在禁止医院获取药品购销差价以后,默许医院回扣,默许外部行医开药,就成了一种新常态。

为了推动医生开出更多的处方,前述药企雇佣了大量医药代表,穿行于各大医院,变着法送钱。药代,就成为了黑色产业链承上启下的卡口。卖越多,赚越多,也让不少药代铤而走险,无所不用其极。

其中回扣的形态很多种,最典型的就是利益输送和权色交易。

有过这么一个段子。一家药企,觉得雇佣大学生太贵,于是就上夜总会找了一群女士,出任自家的药代。没想到,这些放得开的女士,虽然不懂药,但是懂人,销售额平步青云。

故事是故事,个中旖旎朦胧之处,只会比故事更夸张和耸人听闻。

自古从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几年来,一边是国家的监管不断加强,取消药品加成、集中带量采购等举措为行业套上「紧箍咒」,挤压回扣空间,一边是药企和药代升级「技能」,把医疗腐败推向了更隐蔽,更稳定的输送通道:可以办培训、可以赞助会议、可以做高耗材价格、可以院外卖药……

在这场巨大的贪腐盛宴中,药企、药代、医院、医生各据一环,不论是「54321」返点模式还是权色交易,都让整个医药行业往劣币驱逐良币的死路上一路狂奔。其间损害的,除了财政和医保池里的公有钱袋子,还造就了只顾着赚快钱的药企,不在乎病人的医生,向钱看的医院,严重降低了国有公共医药服务的质量。

而医药反腐要处置和改革的,既不是个别药企,也不是个别医生,甚至不是几个药代。打苍蝇打掉的都是点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大处体系化入手,庖丁解牛,优化医疗行政体系,破解整个利益链条。

看病吃药是国人绕不过去的一环,能不能用上供应稳、疗效好、性价比高的放心药,是每个看病百姓的内心呼声。

整治医药行业是短痛祛疾,刮骨疗毒的长线良药,应该双手支持这种「零容忍」腐败的惩处力度,以具体的反腐举措,反腐案例,彰显处置医药腐败的信心与决心。

标签:

<  上一篇

焦作籍作家乔叶长篇小说《宝水》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下一篇 >

最后一页